本是同根同源

吳溢源

 

http://www.onlinechinatours.com/uploads/chinaTours/cndes2011012922178.jpg

 

 

 

 

 

我出生於東南亞有「魚米之鄉」稱號之國家「越南共和國」。父親是第一代;我便是第二代在海外出生的華人,誕生後不管你願意與否?在籍貫項目上就被冠以「越籍華裔」人士。雖然祖父輩出生在中國廣東省順德大良,但我們連選擇自己喜歡國籍的權利都沒有。長大後才知道實際情況,就是當年台灣政府有明文告示:所有在海外出生同胞,或旅居海外任何一個國家的僑胞們,定得歸化當地國籍,並且遵從原居住國家之法律及風土民情。

 

回顧一九七九年,中、越爆發邊境戰爭,數百萬旅居越南華僑、華裔深怕遭遇排華厄運。一心盼望海峽兩岸能伸出援手解救同胞於水深火熱之中。當年曾一度訛傳大陸及台灣政府派遣多艘船隻準備撤僑?地方政權亦替廣大同胞辦理登記手續,但都“只聞樓梯響不見人影”。却連累同胞們日夜苦等,有些更把家中所有資產變賣。

 

若論當時的國力,台灣政府是有心無力,而大陸則無能為力,海峽兩岸只好充耳不聞。當其時心境如一個被遺棄的孤兒,剎那間感到舉目無親。很多時還自艾自語地撫心自問;國家遭逢分割劫難已成定局,怎教這「赤子」之心、情繫何方兮?如此這般的無奈。

 

本來都是共同抗禦外侮同仇敵愾的「中華民族」兒女們,一朝反目成仇,更有「老死不相往還」勢頭。自國、共分裂後,引起同室操戈,自相殘殺,鬥爭至你死我活。成王敗寇,最終 蔣介石政府退守台灣,「痛定思痛」,更效法越王勾踐「卧薪嘗膽」,“十年生聚、十年教訓”,一方面進行基礎建設,「韜光養晦」,一方面處心積慮,它朝有日「捲土重來」。期間雙方更兵戎相見,決戰如箭在弦,尤幸未鑄成大錯。

 

一九四九年共產黨盤踞大陸並成立所謂「新中國」,實施「閉關自守」政策。當其時有少數所謂「熱血青年」,受其蠱惑相邀北上神州,為建設「新中國」效力。中共執掌政權後倒行逆施,適遭逢三年自然災害,饑殍屍橫遍野,慘不忍睹。更製造出一齣慘絕人寰、震驚中外之「文革十年」恐怖悲劇。有些人更接受秘密特殊訓練,在六、七十年代期間潛回南越南,在各地區域展開恐怖暗殺活動,目標是國民黨黨員。各受害者大多數都是抗戰勝利後,由台灣政府派遣前往南越,為拓展及宏揚中華文化貢獻出一分力,大多數被安置在新聞界與教育界任職。本來他們可以過安逸生活,但為了崇高理想甘願過著平淡、時時刻刻都受到生命威脅,且每日在惶恐中渡過。敝人生平最敬佩便是這些前輩。

 

兄弟分隔超過一甲子,終於盼望到這 一天之來臨,厦門及金門兩岸曾是駐紮重兵之地,在二零一四年一月卅一晚隔岸同放焰火賀新春普天同慶,焰火互致問候共慶大年。及兩岸廣播春節大聯播,講述兩岸民生民情故事。

 

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一日,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 張志軍在南京會見來訪的台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 王郁琦,就推進兩岸關係有關問題廣泛深入交換意見,增進彼此雙互了解,並達成積極共識。這是「海峽兩岸」分隔六十多年以來,最高級別官員互訪。

 

兩岸關係幾十年以來,儼如一艘船在大海中航行,歷經無數風風雨雨,偶遇上大風大浪顛簸不定,却在曲折中不斷前行。從早期的軍事對峙,逐步走向緩和,打破「老死不相往還」政治死結。後經過雙方有關人士不懈努力,最終於二零零八年五月迎來了歷史性時刻。

 

兩岸一路走來並非容易,它凝聚了兩岸無數人心血與愿望,亦都是我廣大千千萬萬海外華僑、華裔之心聲。有好的勢頭開始已經是找到了正確之道,只要雙方加倍珍惜,共同努力,排除萬難。最重要就是雙方要有「容人之量」的心態,更要堅持“兩岸一家親”理念。

 

中共中央總書記 習近平先生在二零一四年、在釣魚台賓館會見中國國民黨名譽主席 連戰及隨訪的台灣各界人士時強調:「兩岸同胞是一家人,有著共同文化、共同的血脈、」。誰也不能割斷我們的血脈。

 

兩岸的命運是聯結在一起,因為我們的血脈裏流動的都是中華民族的血,我們在精神上堅守的都是中華民族的魂。更要肩負起國家民族命運福祉。更應禍福榮辱與共。

 

兩岸同胞應該齊心協力,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。兩岸要鞏固堅持“九二共識”,反對“台獨”,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共同認知。共圓我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。實現中華民族復興,實現國家富強、民族振興、人民幸福、是我們近代中華民族夙願。

 

敝人衷心希望在吾等有生之年,能夠看到海峽兩岸在一個中國框架內,實現和平、平等、互惠互利相扶持。至於上一代之恩怨情仇,今朝就此一筆勾消吧!我們這一代有足夠智慧與能力去解開這心結,切莫拖延至下一代,這關乎兩岸同胞共同利益。果真有這麼一天的話,真是上天「佑我中華」,足以慰吾平生。

 

 

 

 

吳溢源

二零一四年四月六日仲秋於墨爾本

Melbourne, Australia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***  投稿 郵請寄 ***

Bài vở & h́nh ảnh xin gởi về Ban Phụ Trách KHAIMINH.ORG

 

VanNgheGiaiTri@KhaiMinh.org

 

 

 

 

 

啓明网站  |  Copyright © 2004 - Present  KHAIMINH.ORG  |  Website Disclaimer